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文章分享:What Makes a High School Great?

這是一篇由2006年NEWSWEEK所發布的文章,主要目的是探討「何謂是一個成功的高中?」
網址:http://www.msnbc.msn.com/id/12532668/site/newsweek/


    對於家長、學生,以至於社會,什麼樣的高中教育是正確的,文中討論到A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no longer works for everyone,  a more individualized experience is better. 因此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磁力學校(magnet school)是近代教育對於一般中等學校教育的改革,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各殊化、更實用,甚至更符合現代公民社會素養的教育。這些新興的學校著眼於:素造學生公民社會素養(create good citizen)、培養學生文科教育(celebrate leberal arts)、培育工作職能素養(prepare for work),使學生兼具人生的基本態度素質、知識,以及職能,課程也結合規劃有大學預校課程,讓學生能具備大學生的素養,但不需要一味追求大學文憑,所以使的這些學校可以成為NEWSWEEK評比下的卓越高中。


    這些早期大學(pre-college)的高中可使學生提早上軌道。 通過結合高中及大學課程,學生可在不增加學費的情況下,在不超過4-5年的時間內,學生可以既取得高中文憑也可得到副學士學位,這對於很多家庭背景是中等或中下階層的學生來說,是一大福音,因此文中提到一些成功的特許學校或磁力學校甚至是要抽籤才有機會入學就讀,可見其成立市有某程度的功效,這可對現代學校課程改革帶來某方面衝擊及反思。


   現今台灣社會一有一些體制外的學校,在台灣這一塊土地上,也有著一群「體制外的教育改革者」在從事所謂的另類教育的工作。如「森林小學」、「種籽親子實驗學苑」、「苗栗全人實驗學校」、「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雅歌小學」、「慈心學校」和「沙卡學校」等。其中種籽、全人標榜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雅歌實驗是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其特色,慈心是以「Waldorf Steiner之教育主張」為教學準則,沙卡則以「印度靈性教師Prabhat Rainjan Sarkar」的教育理念為依歸。呈現出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教育理想的多元現象。


    另類教育在台灣的推動,一路走來一直很辛苦,有從體制內打退堂鼓而退到體制外另外成立私立學校的,也有始終堅持走在體制內進行體制內教育的改革推動的,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的李雅卿女士,然而不管體制內或體制外的改革,他們都是有著自己教育理念,並將之付諸行動實行,這是相當不簡單的。在看過一篇訪談李雅卿女士的文章中,她表示目前台灣的另類教育的推動是「法制走在觀念的前端」,這句話在我看來,是依據非常值得省思的深沉語,這道出了社會的普遍不了解、不支持,甚至是誤解,也顯出了他們這群志士的不簡單。我想這或許是台灣人民在久經束縛下,已經習慣不去反思、辯證了,所以導致在束縛失去後不習慣、不能適應,無法在這自由的氣氛下「自我賦權」、「賦權他人」,不過幸好社會中總是有些走在社會觀念改革前端的人,藉由他們不斷的努力及後繼人的追步,相信社會會越來越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